来尝尝咱柳树沟村的罐罐茶
金沟河镇柳树沟村不同于那些当地土生土长的村庄,它是一个由内地村民迁徙过来逐步形成的新村,村里的汉族村民大部分都是90年代后期,由甘肃迁徙至此,经过近20年的奋斗,各自有了家庭,在物质生活方面也有了不错的发展。村庄的规模也由当初的荒滩草场,十几户人家逐步扩大发展成今天的村庄占地面积1000亩,常住人口216户,常住村民人口604人的规模。 大部分汉族村民们依然保留着甘肃部分地区的饮食习惯。例如:罐罐茶。要说起中国人饮茶文化,起源于两晋南北朝,习俗形成于中唐,经过不断地传承发扬,茶文化的源远流长,它包括:选茗、择水、烹茶技术、茶具艺术、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。要求品茶技艺、礼节、环境等讲究协调,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环境都要有和谐的美学意境和情趣。 罐罐茶则是甘肃部分山区,陕西部分地区的汉族传统茶点饮食。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。主要用具就是罐子,以前的罐子是小瓦罐,现而今已经演变成小铁罐。喝罐罐茶的时候,罐罐里倒上水在炉子上烧,同时在炉边烤上枣,等到罐罐里的水开了以后,将茶叶和烤好的枣,以及涅破壳的桂圆放到罐罐里,等茶叶被烧开的水溢出好几次,也就是枣和桂圆以及茶叶的味道入到水里后,找个杯子(爱喝糖的人可以在杯子里放上冰糖),将烧开的水倒进杯子,然后再给罐罐里加水,继续烧,边烧边喝,最好是炉边烤上馍,边喝边吃,很是一种享受。茶水喝进嘴里的口味类似于宁夏的“三炮台”的味道,苦中带涩,涩中带甘。 它的特点就是一个土火炉子、一只“曲曲罐”(泥土烧制而成,容量很小,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高脚杯)或者一个简易的小铁罐,一撮茶,几块冰糖,几只茶蛊,几个红枣或桂圆,几块馍,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。架旺火炉,将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,一口口的呷着,显得十分舒坦轻松。特别是逢年过节,家家都有罐罐茶具,借以聚亲会友,品饮罐罐茶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罐罐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:一是用水量特别少。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,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。二是特别费时间。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。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,烟雾缭绕,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。四是熬成的茶很苦。由于生活水平所限,用的茶叶并非现在市面畅通的大红袍、铁观音、金骏眉之类,也大都是很普通很便宜的茶叶,所以很苦。 在村民王鼎文和张振华家里,作为工作队员的我有幸喝到了这苦中带甜的罐罐茶。我和村支书张海燕一杯接一杯的喝着,不知不觉喝了大半天,和他们聊着天,分享着他们从初来乍到到现在苦尽甘来的点点滴滴,倾听着他们对于今后生活的希望和憧憬,一杯罐罐茶里,其实容进了村民们所有的艰涩沧桑。生活就像苦涩而甘甜的罐罐茶,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奋斗、拼搏,才能品尝到它的甘甜。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,坐在村民家里,一边和他们说说笑笑,一边品着这难得的悠闲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也可以不想,也挺滋润的,不信你有机会来试试? 审计局住金沟河镇柳树沟村“访汇聚”工作队 刘晓明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